37-空军一号科技小院


建立时间: 2013年
建设地点:黑龙江省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空军基地
指导教师:佟玉欣
建设模式:“高校+政府+基地”
建设目标: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中心,以试验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研究生驻扎在企业和大农场生产一线,以试验、调研、服务和科研等手段,解决马铃薯生产实际问题。


黑龙江空军一号科技小院坐落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三家单位联合打造的军垦科技小院,小院工作开始于2013年,由空军后勤基地郭文义大校、黑龙江省农科院魏丹所长和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江荣风、李晓林教授负责总体规划和设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佟玉欣和赵赛东负责一线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大面积的军垦土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的前身都是军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军垦地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的支撑。如何在大规模全程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代价,对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军队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大潮流下,空军一号科技小院诞生了。


空军一号科技小院是沈阳空军后勤基地的一面旗帜,不论在农业科技的利用上,还是与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上都走在了沈空后勤部的前列。在空军一号科技小院受到了军区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拨款建设了科技楼、实验室和气象站等基础设施,为科技小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农业科技的前沿单位,熟悉黑龙江的农业生产基本情况,一直走在黑龙江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农业类高等院校的最高学府,在农业技术创新和科研领域有着重要的话语权。三家单位强强联手标志着军垦基地和农业顶尖技术研发单位的有机结合。


空军一号科技小院从运行的方式上可以分为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创新两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借助科技小院的平台,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基地的言传身教,给基地官兵带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士兵。同时黑龙江农科院的研究生常住在小院,与官兵一起学习,在实际生产中探索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以后进一步推广农业科研知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总结出一套军垦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军垦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基地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投身生产实践、学习生产技能、发现科学问题、布置科学试验、尝试发现生产中急需且有可能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通过与老师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农业知识的学习,创新生产理念和改进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军垦规模化农业的高产稳产。


空军一号科技小院,现已基本建设完成,各项生产及科学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在空军一号科技小院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下,科技楼、实验室和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对科技小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期待着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未来的空军一号科技小院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在科技小院大家庭中打出一面独具特色的旗帜。